專家組由全國診改專委會主任委員楊應崧任組長,成員由周俊、郭葳、何錫濤、謝紅、黃斌文、張士平組成,觀察組成員有聶海英、楊樂文、王慧勤、陳燕群、朱曉敏、孫中升、張雯、查筠,由劉培擔任秘書?,F場調研的主要任務是了解教育部診改文件(教職成廳〔2015〕2號、教職成司[2016]37號)落實情況;調研試點學校的“目標鏈”“標準鏈”建設情況;學校內部治理形態(tài)的變化,各專業(yè)、課程以及管理部門是否根據目標和標準建立了質量改進螺旋;校級人才培養(yǎng)工作狀態(tài)數據管理系統(tǒng)總體框架設計與建設思路;專業(yè)、課程過程性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情況和學校師生員工對診改工作的看法和參與程度等。
11月27日,調研匯報會由全國診改專委會楊應崧主任主持,教育部職成司高職發(fā)展處林宇處長出席匯報會議并講話,上海市教委職教處趙寧處長致辭并匯報上海市中職校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情況,上海信息技術學校陳強校長匯報了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和運行工作進展情況。
專家組成員與學校領導就診改的內容和問題進行了充分的互動交流、意見交換和研討。隨后,專家組分學校管理、專業(yè)課程、數據平臺成三小組,深入到學校質量辦公室、教務處、學生處、組織人事等職能部門,網管中心、質量監(jiān)控中心、智慧教室等教學現場對學校管理、現場教學和信息化管理等場所進行現場查診。并對學校領導、部門負責人、系主任、專業(yè)負責人、課程負責人和一線工作人員進行了坦誠交流、探討問題、交換意見。全面查診學校職能部門落實診改工作的開展情況,了解學校、專業(yè)、課程、教師等層面質量改進螺旋建立以及數據支撐平臺建設等情況。
28日上午,專家組還聽取了上海市群益職業(yè)學校、上海市貿易學校兩所試點學校的診改方案和工作進展情況,并互動研討。
在專家組調研意見陳述會上,楊應崧主任代表專家組向學校陳述調研意見和建議。楊應崧指出,上海市教委高度重視診改試點工作,工作扎實、有特點,投入的精力、推進的力度和深度均走在試點省市前列。一是通過組建上海市中職學校診改工作組織體系,甄選出4所上海市試點學校,并動員全市中職學校樹立質量主體意識,先試先行,分批逐步推進診改工作。二是立足上海扎實厚重的教育發(fā)展基礎,研制適應本土生態(tài)的診改工作方案,深入貫徹落實診改文件精神。三是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專項經費保障,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診改工作推進模式。四是組建了7個協作組,為各校診改工作的健康開展搭建了便捷的交流互動平臺,創(chuàng)建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楊應崧認為,上海信息技術學校診改試點工作推進有基礎、有亮點。學校堅持教學診改“一把手”工程的原則,校長、書記雙組長帶頭學習文件,診改工作有部署、有措施,分步實施有序推進。學校診改方案較為準確落實了教育部教學診改文件精神,中心突出、任務具體、結構完整,可操作性較強。學校一貫重視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保證與提高,質量意識強,診改有較好的基礎。學校針對目標鏈、標準鏈“兩鏈”建設開展了基礎性工作,目標、標準正由學校層面有序向專業(yè)、課程、教師、學生層面推進。學校智能校園平臺設計思路清晰、實施路徑明確,能夠關注數據應用,取得了初步成效。學校教學診改宣傳工作扎實有效,能夠調動師生員工積極參與診改工作,形成了上下聯動的良好氛圍。
隨后,各專家組成員分別就學校診改試點工作提出了改進意見和建議,希望學校繼續(xù)加大教學診改意義的宣傳和工作培訓的力度,進一步完善“兩鏈”打造,加強大數據對教學的服務功能和對診改的支撐力度。
最后,楊應崧希望試點學校要發(fā)揮“領頭羊”的作用,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善于總結上海經驗,為全國診改工作、為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做出貢獻。趙寧對各位專家的敬業(yè)精神和悉心指導表示感謝,同時對上海診改試點工作提出要求。(來源:上海信息技術學校)
